《逝去的武林》|一本书了解真正的武林和江湖。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逝去的武林》是一本和中国武术相关的书籍,书里通过一位形意拳大师的真实成长经历,以及他70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为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武林,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门派师承和江湖规矩。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三大内家拳之一,另外两种内家拳就是咱们中国人都比较熟悉的太极拳和八卦掌。形意拳相传是由达摩祖师创造,也有传说是岳飞所创,还有人说是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现在流行的形意拳是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它讲究内在与外形的高度统一,主要练的是内功。清朝年间,形意拳得到了广泛传播,甚至上升到了“国术”的高度。
而《逝去的武林》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这本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关于作者:
李仲轩,天津宁河县人,生于1915年,在2004年去世,他原本是个富家子弟,但从小酷爱武术,拜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为师,被人称为“二先生”。他在34岁时退隐江湖,一生遵照师傅的规定没收徒弟。到了晚年,他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讲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拳术理论,被世人称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徐浩峰,中国内地著名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他写过很多武侠小说,比如《道士下山》《国术馆》《师父》等,执导过《师父》《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等武侠电影,王家卫导演的电演《一代宗师》也是由他编剧的作品
学什么:
1、李仲轩先生跟武术有哪些渊源?
2、中国武术蕴含怎样的哲学思维?
一、李仲轩先生跟从三位老师的学武经历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当时的形意拳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形意拳宗师李作义是武林界的顶尖高手,他门下的弟子高手众多,最有名的是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人。本书的讲术人李仲轩先生就先后跟随了唐、尚、薛这三位大师学习武术,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讲讲他跟从三位师傅的学武经历。
1、跟随唐维禄的学武经历
唐维禄是宁河的大武师,早先只是个农民,一生痴迷武术,40岁到天津找李存义拜师,李存义嫌他年龄太大不收,后来他靠自己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李存义,李存义破例收他入门,并传他嫡传秘方五行丹。
唐维禄习武以保家卫国为宗旨,他教授穷人习武,从不收任何费用,但要求及其严格。唐维禄最厉害的功夫在脚上,据说他一晚上就可以从天津走到北京,堪称飞毛腿。
李仲轩仰慕唐师傅,拜的第一个师父就是唐维禄。唐师傅教李仲轩功夫的时候,用的是最古老的办法,一切都是封闭的,不仅要在密闭的院子里练习,不准被第三人看到,而且练习的时间都是在夜间。除了保密,唐师傅还严格遵守传统武林的规矩,就是习武不能做官,这一点李仲轩也无条件接受并严格遵守。
唐维禄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功夫很高但讲不好也写不出来,李仲轩出身书香门第,有文化又肯吃苦,所以唐师非常爱惜这位弟子,也希望这个弟子以后能有大成,于是就推荐李仲轩跟随他的同门大师兄尚云祥学习。
2、追随尚云祥学习的经历
当时的尚云祥住在北京,已经70多岁了,李仲轩为了学好功夫,专门在北京租了房子。尚云祥门下徒弟众多,李仲轩最小,当时才20出头,尚云祥怕以后门下乱了辈分,所以收李仲轩为徒时,要他发誓这一生不收任何徒弟,后来李仲轩谨记自己跟尚师傅的承诺,一生没有收徒。
尚云祥是山东人,幼时随父进京经商,他一心热爱习武,拜了李存义这师之后,把家族生意都荒废了,一度生活拮据到买双鞋都很困难的地步。于是他就每天赤脚练功,长久的锻炼让他的足掌坚硬如铁,人赠雅号“铁脚佛”。
尚云祥还曾经为大太监李莲英做过护院,由于他功夫精湛,在武林界名气很大,有许多人找他切磋武术,他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武林高手,这也是后来形意拳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尚云祥教徒弟的方法很特别,他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把基本功教给徒弟之后,让徒弟自己练习。只在时机成熟时才说上几句,往往都是一句话就点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可顿悟,事需渐修”的道理。
3、追随薛颠学习的经历
薛颠本是河北人,少年时曾经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弃文习武,投在李存义门下。薛颠是李存义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一直指望他日后继承自己的衣钵。哪知薛颠心高气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在与同门傅剑秋比武时输了,自此退隐江湖十年,私底下到处拜师学艺,想要赢回输掉的脸面。
十年以后,李存义过世,薛颠回到北京,接掌天津国术馆。
薛颠接掌国术馆之后,继承了李存义门户开放的作风,创造了形意拳的兴盛时期。为了更好地传播形意拳,薛颠编写了《形意拳术讲义》,让所有喜欢形意拳的人可以看书自学。后来,薛颠又以形意拳为基础,独创了象形拳,并编写了《象形术》和《象形拳法真诠》两本书,被很多人传习。
李仲轩学武的时候,正是薛颠掌管国术馆最风光的时候。因为是同门,唐师和尚师在李仲轩面前都很推崇薛颠,李仲轩见了他以后更是佩服。薛颠开始不同意收他为徒,但后来看李仲轩非常有诚意,就收下了他,并教了他蛇形、燕形、鸡行等象形拳中的精华。
李仲轩一直记着唐师的教诲,做人十分低调,也守住了对尚师的诺言,从来没有收过徒弟。后来在工厂做工,也从来都不露出自己的身手。即使面对无理取闹的人,他也只是出于自卫才还手。
以上就是李仲轩一生的习武经历,虽然一直跟随名师,见过很多武林高手,也有功夫在身,但他一生低调,所以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这一点,与现在有些学了几手三脚毛功夫就自称大师的人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二、李仲轩先生对于武术的几个观点
李先生一生师从三位大师,不仅深得形意拳的精髓,对习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接下来,我们说说他对形意拳的阐释,然后看看他对习武的独到见解。
关于形意拳,李先生在书中讲了很多要领,从基本功里面的站桩,到后来的五行拳,甚至还有受伤后治疗的药剂,这些都过于专业,我们就不详细讲述了。只是讲到形意拳的时候,李先生有个核心观点,形意拳重在形,不在拳,而形不是靠老师教,必须靠自己悟。怎么悟,就是靠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
李先生在书中说,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内在的精气神,重点不是外在的套路。在形意拳中,站桩是练功,练拳也是练功,要练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地步。所以,要练好形意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练习基本功,时机到了,功夫自然练成。
上面是对形意拳的理解,在书中,李先生还着重讲了自己对习武的见解,主要有下面几点。
1、懂规矩的学武之人,才能学到好功夫。
在李先生的学武过程中,他一直十分遵守规矩,从来不会因为师傅对他的厚爱而破例。无论是跟唐师学习,还是跟随尚师学习,他总是规规矩矩,从来不多说一句话,更不主动招惹是非。正因为他守规矩、明事理,二位师傅才愿意把看家的本领都教给他,并不断给他推荐更好的师傅。
2、习武之人最重要的是人品,不是武术。
李先生说,大部分武学大师收徒弟,看的都不是资质,而是人品。孝顺、正派、知礼、厚道等优秀品质,对习武之人非常重要。
李先生在书中说,练武是“孝”字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没有人会教他,每日要以“忠义礼智信”来衡量自己。这话的核心就是,习武之人的人品比武术更重要。
3、练武之人的发心比武术更重要。
李仲轩的三个老师,他们习武为了强身健体,为了保家卫国,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但是有些习武之人,有了武功以后很仗义,甚至喜欢逞能,在这一点上,李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练武人要仗义,但更要明是非:糊涂的仗义,一是会被有心人利用;二是仗义了这个人,就可能害了那个人,最后拖累的是自己家人。
4、学武一定要拜个好师傅。
在习武这条路上,就算得到了什么武功秘籍,自学还是很难有大成,必须有个好师傅。因为在习武这条路上,太容易动摇,太容易自满。而拜师傅,就是当自己动摇时,找个能给自己做主的人,让自己在诱惑面前不动摇,有点小成就时不自满。习武之人在练武的时候,师傅都会冷眼观看,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指点的时候指点,让你在这条路上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三、李先生由习武延伸出来的人生哲理
李先生就是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的世外高人,他见过武林的腥风血雨,身怀绝技却甘于平淡,这样一位老人,对于人生的领悟也比常人更深。在书中,李先生也由习武谈到了人生的一些感悟,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学知识的最高境界是触类旁通。
李先生在书中讲形意拳,主要讲究象形取意,同样是形意拳,唐师和尚师最后打出来的招式都有差异,薛颠更是自立门派,独创了象形拳。其实,他们的拳术起源都是形意拳,只是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琢磨,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改良和调整,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拳术。所以,李先生才说,习武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触类旁通,自创拳术。
事实上,不仅学武如此,所有的知识都是这样,书法、绘画、写作都是这样,从跟随大师开始,认真学习基本功,在不断的练习中思考摸索,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乃至自成一派,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2、真正的成功都需要从内在开始改变。
李先生讲形意拳,主要是修内功,不是练招式,外行看的是热闹,内行看的是门道。比如,李仲轩一直很奇怪虎豹雷音怎么练,尚云祥就用一只刚出生的猫给他做了解释。尚云祥把一只猫递给李仲轩,让他仔细聆听猫体内的声音。李仲轩看着手中的猫,它耷拉着耳朵半睡半醒,但体内还是有声音发出,而且手上也能感受到猫的身体在震动。人也一样,练拳到一定程度,骨骼已经很坚实了,这时的功夫要向内走,要把功夫沁入五脏六腑,但进到这一步比较难,就借用发声来接引一下,声音由内向外,劲力由外向内,里应外合一下,功夫方能成就。
3、你的初心决定了你最终的目标。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先生借由练武也谈了这个道理。如果心地是好的,是纯正的,你只管去练周身的敏感,练力量的控制,练气息的吐纳,真有伤害发生时,所有的反应都会跟上。
同样的,我们做事做人也一样,你的出发点和目的没有人看得见,但你自己清楚。时常检点自己的发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的为人功课,正所谓“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逝去的武林》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武术家和武林的故事,但实际上也是借由习武讲人生,李仲轩先生讲习武之道要触类旁通、要练内功、要时常检点自己的发心,其实要想在任何一个领域取得成就,这三条都是重要的行为准则。
结语
以上就是《逝去的武林》这本书中的部分主要内容,说部分是因为书中还讲到了一些形意拳的拳理、拳经,以及修练之法,当然还包括三位大师传奇的功夫,这些内容对于不练内家拳的人来说,很难解释得清楚,所以我们今天就没有更多涉及,只选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来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是一个传统武术的练家子或者爱好者,倒不妨找来原书研究一下,说不定也可以有所收获,毕竟这可是“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的新历之作。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感觉,如果除去武术家和武林这两个元素,这本书同样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个人修养指南,书中提到的“懂规矩才能学到真功夫”、“选徒弟首重人品”、“发心比功夫更重要”等等不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选人用人的底层逻辑么?所以,万法归宗,大道不孤,任何一门学问研究到极高层次,道理都是相通的。
【编辑:伊兰微微】
相关内容: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从王阳明的思想中获得哪些处世之道?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洞悉客户,销售就是一场心与心的较量。
《漫漫自由路》|是什么让纳尔逊•曼德拉得到各国领导人的敬佩?
上次推送内容:
《乔布斯传》|iPhone发布会还没过瘾?再来看“混蛋型”创始人乔布斯如何与他人相处?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十六)|人生的至暗时刻,敢于面对内心当中犯过的错误。
本次推送:
《逝去的武林》|一本书了解真正的武林和江湖。
【严选好书】千万不要在不开心的时候换工作。
《反脆弱》|创业者如何做到越挫越勇?学会反脆弱。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十七)|当所有人都反对你的决策的时候,你要反思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
下次推送:
《这世上的偶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纪录片?
【严选好书】精神层次才是一个人的“铁布衫”。
《可爱的诅咒》|如何治好“圣母病”?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十八)|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用比自己强的人才。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